星期二, 2月 28, 2006

一位精神科醫師之死 !

經治療過多名藝人憂鬱症的精神科醫師陳國華日前被發現在其診所內燒炭自殺身亡。這個消息帶給社會極大的震撼。一個在治療憂鬱症的「專家」怎麼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這得從精神醫學治療的觀念談起。現代精神醫學一直執著地相信人的情緒都是腦內化學物質缺乏或者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只要靠著藥物就可以治好人的情緒與壓力困擾。但問題在於,這論點從未被真正地科學驗證過。就憑著一些片面的動物實驗數據與假設,藥廠不斷開發出各種新式的精神治療藥物,試圖「矯正」腦內的化學平衡。結果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層出不窮,反而往往更嚴重地干擾了腦神經的正常功能。可笑的是,許多現在的街頭毒品原本最早都是精神醫學大力宣揚的「神奇」治療藥物。安非他命、強姦藥片 FM2、搖頭丸等等都是。
  就以憂鬱症藥物為例,近年來世界各地已有無數的醫學報告在警告這類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數度對全世界醫師發出相同警訊。但是在憂鬱症市場龐大商機與利益下,國內精神醫藥界對此充耳不聞,對憂鬱症的行銷宣傳不減反增,藥物消費量逐年急速竄升。精神科醫師與政府衛生機關不斷地倡導服用憂鬱症藥物防治自殺的觀念。諷刺的是,自殺率卻不斷地跟著藥物使用量在成長。
  陳國華醫師之死是件很遺憾的事。但大家是否因此該正視一下問題的癥結了。無論陳醫師是因為什麼因素與壓力而走上絕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精神治療藥物都救不了他。甚至很可能是因為抗憂鬱藥物讓他萌生走上絕路的衝動,就如他先前診斷為重度憂鬱症的病人倪敏然一樣。
 醫師不是神。是否很有可能醫師自己所相信的「治療」是一場騙局?是否有可能我們被告知的「解藥」其實是毒藥呢?精神醫學是否該從藥物治療的迷信中清醒過來?/

沒有留言: